查看原文
其他

2019科技文化节 |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,共促STEM教育发展:基于生物学科的STEM教育沙龙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南师大附中生物科组 Author 华师附中生物科组

你打开了  华南师大附中

第513次图文,今年第186篇内容


2019年(第39届)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之

聚焦创新人才培养,共促STEM教育发展

华师附中基于生物学科的STEM教育沙龙——暨夏涛、刘桦名师工作室教育研讨活动

2019年5月18日,华南师大附中第39届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之“基于生物学科的STEM教育沙龙——暨夏涛、刘桦名师工作室教育研讨活动”在生化楼如期举行。本次活动特邀STEM教育领域内专家和广州市各兄弟学校骨干教师,共同探讨生物STEM教育在普通高中推进的可行性方案。

研讨活动在科研与教师发展处夏涛主任的主持介绍中正式拉开帷幕。姚训琪校出席会议,大力支持华南师大附中的STEAM系列课程建设并对本次生物科组织的研讨活动表示高度认可。“教育、创新、创造”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对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。华南师大附中致力于构建基于STEM教育的创新课程体系,为中学基于STEM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参考。吴青副校长致欢迎词,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交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、促进兄弟学校间资源共享。

▲ 姚校出席会议、吴校致欢迎词

▲ 夏涛主任主持研讨会

本次研讨会作为名师工作室的系列活动之一,由工作室成员主要负责前期的活动工作筹备。姚校向聘任的专家和老师颁发聘书,隆重举行名师工作室专家聘任仪式。

▲ 姚校为夏涛和刘桦名师工作室聘任成员颁发证书

在华南师大附中STEM课程展示环节,蓝晶实验室的王博祥老师选取华南师大附中STEAM系列课程中“未来基因工程师”课程中的“DNA条形码”,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基于生物的STEM展示课。从传统的形态学物种鉴定到现代的DNA条形码鉴定技术,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认识生命世界;同时结合AR物种识别技术、DNA条形码鉴定技术,组织学生进行物种识别和DNA的快速提取,引导学生在传统和现代物种鉴定的比较中,分析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,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。

▲ STEM展示课《DNA条形码》活动剪影

结合TEM教育进展,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炜副教授在《以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为基础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》的主题报告中,分享了本校在IGEM项目中渗透STEM教育理念,培养生物学科领域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。蓝晶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张浩千博士以《设计生命:生物科技与艺术的融合》为主题,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,引导老师们思考如何将生物科技与艺术融合,将STEM理念融入到项目设计过程中。华南师大附中的刘桦科组长结合本校的实践探索,以《新时代STEAM创新教育的华附实践与思考》为主题,分享在中学阶段以STEM理念为指导开发融合课程的具体做法。在讨论交流环节,广州市第二中学的刘华伟老师表示活动碰撞出了很多新的火花,计划将相关课程引入二中,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的课程资源,也为老师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。

▲ 主题报告和分享交流活动剪影

广州市南海中学的谢虎成校长聚焦本次活动的核心主题“创新”,从两个方面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,一方面是观念创新,融合STEM教育理念,开展主题式校际高端研讨活动;另一方面是组织模式的创新,不仅有各兄弟学校的生物学科骨干教师,也有其他多学科的老师参与其中,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共享华南师大附中在STEM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。谢校长也建议各兄弟学校多组织类似的研讨活动,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,进一步带动广州市教育的发展。

▲ 谢虎成校长进行活动点评

华南师大附中的肖朝云副校长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出发,华附一直致力于基础教育创新,华附不变的是永远在变。以科技创新为例,十几年前生物科组以科技创新引领生物科组完成了第一次蜕变,如今整合STEM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生物科组的又一次蜕变。华南师大附中系列STEM课程的创新发展也将进一步引领华附的教育创新。

▲ 肖朝云校长总结发言

最后,夏涛主任代表华南师大附中对与会的专家和老师、蓝晶实验室团队表示诚挚的感谢。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带动生物学科的课程建设、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,为创新人才的培养积聚更多的力量。

▲ 基于生物学科的STEM教育沙龙

与会领导嘉宾和老师合影留念



  活动议程  


图片:林李生、夏涛、刘桦、邹晓燕老师

▌文字:生物科组

▌编辑:卫嘉瑜


相关链接:



公众号ID:hsfzgd

欢迎关注

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

微信公众号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